燃文小說hk.ranwen521.com

燃文小說

軍事小說

明臣

第一百四十五章轉機

設置

字體大小

明臣:第一百四十五章轉機

    第一百四十五章轉機

    點開即玩超q網頁遊戲》》》

    朱厚表情呆滯的聽着楊廷和的陳述,神思恍惚之下根本沒有聽清楚其中的內容,但朱厚也知道,楊廷和的意思無外乎是贊成大臣們的意見,希望自己放棄給興王上尊號的主張,看着那一張一合的嘴唇,以及百官連連點頭附和的模樣,以及昨天張太后冷漠的表情,朱厚再也忍受不住了,向身旁的值勤太監一揮手。全本小說網

    「肅靜,恭聽皇上聖訓。」太監收到命令,馬上扯開嗓子叫喊起來,殿內的百官感到非常驚愕,也讓正說得暢快的楊廷和格外不滿,自己正準備說到的,皇帝怎麼可以打斷呢,但看到一臉平靜的朱厚,楊廷和還是聽從命令,退了回去列班站好。

    「既然諸位大人如此堅持。」朱厚冷漠說道,然後沉吟起來,似乎正在考慮。

    皇帝會怎麼樣?百官心裏好奇起來,難道皇帝準備回心轉意了,大部分官員在心裏是這樣認為的,當然也有少部分官員卻擔憂起來,難道皇上還要固執己見?或者說待會還要麻煩楊首輔再動封駁皇帝的旨意不成,畢竟這也有先例,不怪有人這樣想。

    「朕決定避位,攜生母歸安陸,做回藩王,請諸位大人另擇賢能繼承大統。」朱厚漠然說道,語氣卻非常堅定,顯得不是在開玩笑,況且身為皇帝,那可是金口玉言,說出去的話絕對是不可能收回來的。

    皇帝要避位?這讓根本沒有心裏準備的群臣譁然起來,茫然不知所措,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先例啊,當年正德皇帝再胡鬧,大家也是聯名上諫,也從來沒有見過正德皇帝要退位啊,況且是朱厚這樣賢明的皇帝。

    在朝廷眾多臣子的心目中,朱厚除了關於崇禮這件有些固執之外,其他方面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位英明之主,勤政愛民。聽信大臣意見,革故鼎新朝野積憤已久的弊政,讓民間百姓人心大快,稱頌新皇帝是「聖人。」

    這樣英明的君主可不是什麼時候都能遇見的,若是再換上一個像正德一樣的主,那大臣們再也經不起這個折騰了。況且從古到今,逼皇帝退位地,先秦的太多且不提,秦後的有趙高、王莽、曹丕、楊堅…

    其中那些帝王將相也可以排除,大臣們還沒有這個膽子或者想法要謀反篡位,名聲最好的霍光,其死後家族是什麼下場他們心裏可十分清楚,若是背上逼皇帝退位的名聲,那不知道天下人會怎麼看待自己。有衝動的官員已經跪下哭天抹淚讓朱厚改變主意,不要做出如此荒唐地決定。

    「楊學士,現在該怎麼辦?」毛紀憂心忡忡問道。看皇帝的模樣,想必是主意已定,如果今天沒能妥善解決興王儀注的事情,說不定真的準備退位,想到自己以後要背負上大逆不道的罪名,耿直清正的毛紀怎麼可能不急。

    「先把皇上穩住,快點派人去請皇太后,絕對不能贊成皇上避位之言,不然我等愧對大明宗廟社稷。只能以死謝罪。」面對這個情況,楊廷和也有些頭疼,但心裏非常清楚,如果答應朱厚避位之舉的話,恐怕不僅天下人會指責唾棄,各地的「勤王」之師不知道什麼時候以清君側的名義開進京城,或者說京城裏地守將藉機鬧事譁變,雖然這些可能性非常小,但不可不防啊。

    看着朱厚面無表情靠在龍椅上漠然地樣子。楊廷和知道自己失算了。皇帝再怎麼老成沉穩。但始終不過是十四五歲而已。心性還不十分成熟。若是被逼急了做出些不可理喻地事情那也是正常地。而且一旦作出這樣地決定。如果不滿足皇帝心中要求地話。肯定不會就此罷休。楊廷和心裏迅速運轉起來。作為一名合格地政治家。他當然明白什麼叫做妥協。

    坤寧宮

    「今日你們進宮又是所為何事啊。」見到弟弟進宮探望。張太后當然十分喜悅。但是見兩人慾言又止。神態慌張地模樣。就知道兩人肯定是有事情找自己。想到以前他們這個模樣地時候。總是因為在外面惹是生非。故而進宮來求助。張太后以為他們現在也是這樣。所以詢問地時候帶着一絲不悅之意。

    「只是想念姐姐。所以這才進宮請安。哪裏會有什麼事情啊。」張鶴齡勉強笑道。說出來地話連張延齡都聽出其中地虛假。更加不用說張太后了。

    「你們暫且退下。」揮退左右之後。張太后皺起眉頭來。她十分清楚長弟張鶴齡是什麼樣子地人。在外人面前地時候都會依禮稱呼自己為太后。一般叫自己姐姐地時候。就是有事情求自己。或者做錯了什麼事情。看樣子自己剛才地推斷沒有錯。兩人肯定又是在宮外惹了什麼事情啦。

    「鶴齡。有事情就說。不要吞吞吐吐地。」只要是兩個弟弟有困難。\\\\張太后總是不吝給予支持幫忙。在她眼裏。弟弟永遠是個虎頭虎腦地孩子。依然要自己百般回護。哪怕是天大地麻煩。自己也可以承擔。

    「姐姐,關於興…」張鶴齡小心翼翼的準備開口說道,還沒有把話說完,就有一名小太監匆匆忙忙連跌帶撞的闖進殿來,不等張氏兄弟斥責,就跪下來哭喊稟報起來:「太后,大事不好,皇上要避位,各位學士請您到太和殿主持大局。」

    「有這等事情。」張太后震驚道,而這時張氏兄弟卻竊竊私語起來。「兄長,小皇帝要避位,這是怎麼回事啊?」張延齡神情古怪問道。

    「我哪知道啊,這種事情不可能是說笑地,看情形應該沒有假吧。」張鶴齡猜測起來。

    「那我們還要不要依張信的意思行事?」張延齡心裏開始算盤起來,如果小皇帝真避位的話,那他們兄弟哪裏還要怕張信的威脅啊。

    「看情況再說。」張鶴齡說道,也明白弟弟的心思。

    「到底是怎麼回事,你快向本宮道來。」張太后緊鎖蛾眉,好好的怎麼會鬧出這種事情來,雖然不喜朱厚虛情假義,但是從朱厚即位後的動作來看。這個皇帝沒有選錯,還算對得起大明的山河社稷,這點張太后還是很滿意的。

    「今日朝會,皇上和各位大臣像以前一樣,為興獻王儀注地事情爭論起來,大臣位無論如何也不同意皇上地旨意。最後皇上決定避位與興王妃一同回安陸就藩。」小太監快速的把事情經過匯報起來。

    「胡鬧、荒唐。」張太后怒斥說道:「楊廷和、毛紀他們怎麼不勸阻。」

    「現在各位大人正在殿上苦苦哀求,請皇上收回旨成命,但皇上依然不為所動,楊學士見此情況,特命小人來請太后移駕太和殿,主持朝政。」這小太監地素質不錯,在這種情況下居然還能流利的把話說清楚。

    「你先回去告訴楊廷和,就說本宮立即就到。」張太后吩咐說道。

    「小人告退。」小太監也知道事情緊急,也沒有再做耽誤。接到張太后的命令之後,又匆匆忙忙地朝太和殿奔去。

    「姐姐,你真的準備要管這件事情啊。」這時張延齡忍不住插嘴詢問起來。

    「事關山河社稷安危。本宮如何能置若罔聞。」張信嘆氣說道,招手向宮婢示意,讓她們去拿太后儀服來,說起來也奇怪,明代的太后皇后似乎對權力都不怎麼感興趣,而且都是十分聰明能幹之人,洪武時期的馬皇后,英宗時期的張太后,在歷史上都留下美名。而現在的張太后也是一位比較能幹精明、通情達理、堅守愛情的女子,對人相對謙和,體貼下屬,經常免命婦朝賀。

    可能這與明太祖朱元璋的英明遠見有關,明太祖吸取了前朝外戚干政的教訓,嚴格控制後族地勢力,因此明朝的皇后多為小家碧玉,來自民間,而且偏重於選擇清貧之家的女子。試圖以此輔佐皇帝去節儉勤政,事實證明朱元璋地決策是非常有效果的,在明代後族外戚爵位雖高,卻基本沒有實權,根本不可能說要謀反篡位。

    而正是因為出身民間的原因,皇后太后們也對民間疾苦有所了解,不時向皇帝勸進幾句,偶爾也會做出對百姓有利的事情,而張太后也是如此。雖然寵愛弟弟。但是對大明的山河社稷更加看重。

    「事情哪有姐姐說的那麼嚴重,既然是那小皇帝自己情願的。那就順水推舟,隨他的意思不是很好嗎?」張延齡不以為然說道。

    「住口,皇位更易豈是兒戲,稍微不慎會造成大禍的,若因此動搖大明山河社稷,那百年之後我有何面目面對大明地列祖列宗。」張太后斥責道,對弟弟的不懂事十分生氣。

    「那姐姐準備如何處理此事?」張鶴齡小心詢問道。

    「此事的根源是興獻王儀注之爭,若是把這問題妥善解決,那一切風波皆可平息。」張太后當年沒少接觸朝政,經驗當然非常豐富,片刻之間馬上就把握住主要矛盾。

    「那姐姐的意思是同意皇上的旨意了?」張鶴齡試探問道。

    「這個…以後再談,現在最要緊的是打消皇上避位的念頭。」張太后心裏對朱厚的決定還是有牴觸的。

    「姐姐,看情況如果今天不給皇上一個滿意地答覆,恐怕不能令皇上回心轉意的。」張鶴齡肯定說道。


    「那你的意思是?」張太后隱約明白張鶴齡的用意。

    「其實關於興獻王之事,皇上也是小孩心性,順着他的意思行事也不為過,待再過幾年,皇上成熟懂事了,那自然會明白自己疏漏之處,自然不會再提及這事,這樣做既可以消除皇上避位的念頭,又能讓皇上明白姐姐的恩慈,以後自然會對姐姐由衷感激,恭敬有嘉。」張鶴齡說這話的時候心裏非常愧疚,為他們自己的富貴安危,居然欺騙一直疼愛他們地姐姐。

    「鶴齡,你是否有事情瞞着我,這話是誰教你說地?」看到平日裏對朱厚不怎麼尊敬的弟弟居然為其說話,還有那一臉不情願地樣子。張太后怎麼可能不起疑心。

    「沒有人教啊,這都是我的肺腑之言,難道姐姐認為這話沒有道理嗎?」張鶴齡當然不會承認,連忙極力掩飾自己地心情。

    「很有道理,不過如果不是對皇上非常了解的話,絕對不能說出這樣的話來。」憑着豐富的人生經驗。張太后明白這話似乎很有道理,但是只不過是歪理罷了,只要現在同意皇帝的決定,哪怕以後皇帝明白自己的錯過,他也不會承認地,更加不用提悔改,因為作為皇帝永遠只能是正確的。

    「那姐姐你打算怎麼辦?」不等張太后再追問下去,張鶴齡連忙詢問起來。「既然有道理,那本宮當然會聽取意見。況且儀注虛名又豈能與山河社稷相比。」事情緊急,也不容張太后再多說,匆匆換上儀服。準備移駕太和殿之前對兩個弟弟說道:「等解決此事之後,你們把來龍去脈與本宮詳細說明,本宮也非常想知道,到底是誰居然可以請動你們聲援皇上。」

    說完也不等兩人反駁,吩咐內侍宮女起駕太和殿,張太后對兩個弟弟的品性了如指掌,知道他們不會無緣無故的為皇帝說好話的,肯定是受到什麼人的指使或者教唆,其中最有可能的當然是郭勛。

    想到郭勛。張太后心中馬上聯想到當年英宗復辟的奪宮之變,還有擒拿逆賊江彬的事情來,以張太后對郭勛地了解,心中暗暗認為,若是真的同意朱厚退位的話,說不定郭勛地奮武營馬上開進皇城,這樣的話有什麼後果那真的非常難料啦,對於張太后的心思,只能說明越是聰明的人。越容易把事情想得太複雜。

    「兄長,我們怎麼辦?」看着張太后遠去的身影,張延齡詢問起來。

    「還能怎麼樣,等吧。」張鶴齡嘆氣說道,想到待會還要秋後算帳,腦袋更加暈起來。

    「剛才你為什麼不趁機勸姐姐同意讓那小皇帝退位啊。」張延齡疑惑道。「你還不明白嗎?不僅是姐姐,就算朝廷百官都不願意讓皇上退位,這種朝廷大事,姐姐不會聽我們意見的。還不如借這個機會完成張信交待的事情。不管等下事情有什麼變化,這都與我們無關了。」張鶴齡說道。雖然不能干涉朝政,但是並不代表他對朝政一無所知,皇帝退位的嚴重影響他可是明白得很,自然明白自己做什麼樣地選擇。

    此時太和殿上,群臣還在請求、哀求、指責、直諫朱厚,希望朱厚不要輕易說出這種避位的言論來,大明開國以來從沒有過這樣的事情,而如今卻讓自己碰上了,百官嘀咕起來,卻更加賣力的勸阻,有人甚至以死威脅,但朱厚依然沒有反應。

    「皇太后駕到。」當群臣束手無策的時候,殿外傳太監尖銳的聲音,在這個時候百官忽然發現平時覺得十分刺耳的太監傳唱,現在卻變得非常動聽起來。

    「恭迎太后。」當張太后從太和殿右側進來的時候,百官連忙俯首請安,而一直沒有作聲的朱厚也不例外,依禮參拜起來。

    太后雖然駕臨,但當然不可能坐在龍椅上,這時自然有宮吞衛從後殿抬出一張鳳椅鸞座出來,輕輕安放在離龍椅三個台階之下地右邊平台中,然後在宮女的攙扶下,張太后理直氣壯的安穩就坐。

    「朝會之時,群臣喧譁不休,成何體統。」也沒有問清事情緣由,張太后冷麵訓斥道。

    「我等失儀,請皇上、太后恕罪。」群臣知趣的列班站好,異口同聲的請罪。

    「若是再有這樣的事情,必將嚴懲。」張太后把這事情輕輕放下,朝朱厚說道:「皇上認為如何?」

    「朕沒有意見。」朱厚這時哪有心情理會這些瑣事,還在因為剛才的一時氣言而後悔,但話已經出口,總不能收回來吧,不過看到群臣慌張的模樣,朱厚心裏也有幾分得意,這說明百官還是很在意自己的,自己這個皇帝還是很得人心地。

    「楊廷和,你身為首輔大臣。見到此事情,為何不制止。」張太后問道。

    「是臣失職,甘願受罰」楊廷和恭敬說道。

    「爾等到底在爭執何事情,居然如此喧譁,聲音傳來後宮之中,讓本宮與其他嬪妃都不得安寧。」張太后決口不提自己清楚朱厚避位地事情。

    「臣等正在廷議興獻王儀注之事。因為一時之間沒有定論,所以這才爭論起來,有幾位大人言辭激烈,不慎驚擾太后,請太后恕臣等之罪。」聽到爭執兩字,楊廷和就明白自己該怎麼回答了,而百官也知趣的彎腰行禮起來。

    「興獻王儀注之事,本宮也有耳聞。」張太后淡淡說道:「既然如此,你們商量出什麼結果來沒有?」這時朱厚與百官紛紛盯住楊廷和。誰都知道只要楊廷和一說實話,那麼接下來就要說到朱厚避位地事情了。

    「啟稟太后,此事關係重大。臣等還未有定論,還請太后聖裁。」楊廷和知道自己這個時候應該說什麼。

    「請太后聖裁。」聽到楊廷和的回答,百官還沒有來得及鬆弛下,就馬上緊張起來,但還是擁護楊廷和的決定,不過難免要提心掉膽,若是太后地旨意不合皇帝心意的話,皇帝會不會又要鬧起來啊。

    「皇上,這事交由本宮處理。你看如何?」張太后問道,神態平靜,讓人根本猜測不出她的心思是怎麼樣的。

    「一切聽由太后吩咐。」反正情況再壞也不能壞到哪去了,朱厚也沒有在意張太后介入其中,連避位都已經說出口,那還有什麼可擔心的。

    張太后輕輕點頭,也沒有再推辭,伸手喚來制誥官員,然後低聲吩咐幾句。制誥聽完露出驚訝之色,但在張太后的示意下,連忙回到內殿,片刻之後奉着按照張太后書寫地聖旨出來,然後清聲當眾朗誦起來:「聖母慈壽皇太后懿旨,帝以纘承大統,本生父興獻王宜稱興獻皇帝,母宜稱興獻皇后,今詔示天下。」

    詔書的內容立即引起朝廷百官的擾動。但是想起剛才朱厚的避位之言。只有強行忍耐起來,紛紛看向楊廷和。看他有什麼意見,而朱厚卻高興得心花怒放,看張太后的眼神充滿感激敬意,如果不是為了在百官面前保持威嚴,恐怕他早就忍不住歡呼雀躍起來。

    雖然楊廷和心裏已經做好妥協的準備,但是張太后這個決定真的出乎他的意料,太后怎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啊,要知道自己這些人在這爭執,名義上也是為了她地名份着想,不幫忙也就算了,怎麼還拖起後退來了。

    「諸位大人可有異議?」其實張太后心裏也很不情願的,但想到宮外郭勛正在揮眈眈隨時有可能率軍而來,雖然不能確定是否真有此事,但她可不敢冒這個險,況且皇帝連退位的話都能說出口,還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地。

    群臣面面相覷,誰也不敢搶先做這個出頭鳥,不約而同的看向幾位內閣學士,身為百官的領袖,在關鍵時刻當然要出來頂雷啊。

    「臣認為太后之議不妥。」毛紀當仁不讓的站了起來。

    「有什麼不妥?」雖然久不問政事,但張太后威儀可沒有丟失,當年她可是陪着孝宗皇帝一起統領朝廷百官的,連當時的大學士李東陽也曾經吃過她的苦頭,現在張太后鳳目一睜,馬上把百官給震住,毛紀正欲奮起反駁,卻發現衣袖被人扯住了。

    「啟稟太后,興,國也,不可加於帝號之上;獻,諡法也,不可加於生存之母,此乃綱法常倫,不可忽視。」楊廷和淡淡說道。

    「楊學士言之有理,臣等附議。」百官紛紛表示贊同。

    「那依楊大人之意,應當如何才妥當?」張太后深深看了楊廷和一眼,這才開口說道,而朱厚沉默不語,但誰都可以睢出他心中的憤怒,大悲大喜之後,情緒失控也是正常的。

    「既然皇上執意要給本生父母上尊號,那皇太后與皇后也要依禮加之,慈壽皇太后加上尊號為昭聖慈壽皇太后;皇嫂皇后上加尊號為莊肅皇后,皇上本生母興獻王妃上加尊號為興國太后,本生父尊號為興獻帝,不知太后以為然否?」楊廷和有條不紊說道。

    「此事應由皇上做主,本宮不便干涉朝政。」張太后心裏很贊成這個決定,但是這話自己不能說出口,因為事情與自己有關。

    「請皇上裁決。」群臣同聲說道,聲音在太和殿內迴蕩起來。

    最新全本: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



  
相關:  從藝術家開始  天下珍藏  宅師  仙寶    怨氣撞鈴  神級修煉系統  最強升級系統  特拉福買家俱樂部  
搜"明臣"
360搜"明臣"
語言選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