燃文小說hk.ranwen521.com

燃文小說

軍事小說

明臣

第一百一十章朝會

設置

字體大小

明臣:第一百一十章朝會

    說實話,張信的想法其實也是非常不成熟的,根本沒有經過深思熟慮,只是覺得既然楊廷和可以這樣做,那為什麼不做得更絕一些,反正現在太監們的勢力已經降到歷史最低點,這時不痛打落水狗更待何時。

    而朱厚剛剛登基,正是想着大展鴻圖之時,也想做出一翻成績讓朝廷百官心悅臣服起來,加上也沒有認識到宦官對於他有什麼樣的作用,而且對張信也非常信任,種種原因綜合起來,朱厚心裏有了定論。

    「皇上可以查閱歷朝太監檔案,經過對比皇上就可以知道,當年二十監衙門全部內侍不過數千人,如今恐怕已有萬數千人吧。」張信自己也不清楚這個數據是否正確,反正不怕朱厚真的去查。

    「張侍讀言之有理,朕明白該怎麼做了。」朱厚斷然說道,其實哪位皇帝剛剛登基的時候,誰不想有一番作為,讓別人刮目相看,在青史上留下一個好名聲,但是最後由於種種原因堅持不下去而已。

    朱厚也是如此,他是由宗室子弟的身份繼承大統的,在陌生的環境裏更希望做出成績來讓朝臣認同,而張信的提議更是讓他心動不已,決心從本朝起,斷絕內侍干預朝政的根源,給後世繼任者做一個榜樣。

    可以說沒有任何政治經驗的朱厚,明顯是被張信給忽悠了,如果再過幾年朱厚應該明白這是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,但現在他卻毫不知情,被張信鼓動得滿腔熱忱,熱血***之下恨不得馬上開始朝會,向大臣們說出自己的宏偉計劃。

    「皇上,拜見邵太妃的時間到了。」這時殿外傳來黃錦求見的聲音。朱厚這才冷靜下來,知道如果沒有事情黃錦不會打攪自己的,傳喚他進來之後,黃錦恭敬的稟報道。

    邵太妃。憲宗成化皇帝地妃子,興王的生母,朱厚的祖母,朱厚登基之後,把對父母的思念轉移到祖母身上,規定好時間每天都要去看望她,朱厚公務繁忙,害怕自己忘記有這回事,所以讓黃錦經常提醒。

    「走。隨朕去拜見邵太妃。」心情舒暢之下,朱厚也沒有想那麼多,直接對張信說道,完全沒有意識到除了皇帝與太監之外,內宮中是不允許其他男人隨意進出地,幸好朱厚年紀還小,後宮還沒有充實起來。不然張信肯定少不了被言官諷諫。

    如果換成其他臣子,在這個時候肯定會委婉的拒絕朱厚的提議,但張信還沒有經過禮官的培訓,對這方面的禁忌不怎麼了解,既然皇帝叫道,張信當然欣然前往。

    朱厚與邵太妃見面的情形其實也沒有什麼特殊之處,與在興王府時拜見蔣妃沒有什麼差別。無非是關心慰問其身體情況,心情怎麼樣,吃喝用度有什麼要求沒有。然後就是說起天氣、風向之類的瑣事,最後朱厚就藉故要批閱奏摺告退離去,從頭到尾根本沒有張信什麼事,也沒有他說話的地方。

    而邵太妃給張信的印象卻非常好,氣質高貴那是正常地,畢竟在皇宮居住久了,難免也得其中薰陶,難得的是邵太妃有些清心寡欲,畢竟受冷落幾十年了。如今自己的孫子當上皇帝。卻從來沒有對朱厚提出過什麼要求來,在張信看來這是非常難得的事情。張信認為換成自己應該做不到。

    探望邵太妃之後,從朱厚臉上露出的微笑就可以知道,他現在的心情很好,擺駕轉回乾清宮,準備繼續努力批閱奏摺,一行人浩浩蕩蕩的朝乾清宮出發,途中路過一個裝修精美地大園子,從規格來看與乾清宮有得一比。

    「黃錦,那邊是什麼地方?」皇帝出行時,太監宮女都肅靜跟隨着,也只有張信敢在這個時候說話,但張信還是知道基本禮節的,聲音非常的輕微。

    「那是坤寧宮,是皇太后住的地方。」黃錦輕輕的瞄了一眼張信說的地方,快速轉過頭來悄悄的說道。

    張信輕輕點頭表示明白,也沒有再繼續好奇地詢問下去,能在皇宮中被稱為皇太后的就只有弘治皇帝的皇后、正德皇帝地生母張氏了,傳聞弘治皇帝後宮之中除了這位張太后之外,根本沒有其他妃子,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,張信暗暗的猜測着。

    「張侍讀,你在想些什麼?」當張信思慮飄飛之時,朱厚的聲音傳來。

    「皇太后。」張信下意識的脫口而出,回過神來才發現眾人已經回到乾清宮大殿之內,而朱厚正站在自己的旁邊。

    「什麼意思。」朱厚硬聲問道,語氣透出不爽快之意,可見朱厚心裏有些不待見皇太后,其實也可以理解,因為群臣的意思是希望朱厚能認孝宗弘治皇帝為父,認皇太后張氏為母,繼續孝宗一脈之嗣,這讓天性孝順的朱厚如何能同意,自然而然的也對張皇太后產生反感地心理。

    「剛才路過坤寧宮時,皇上為何不去給皇太后請安。」看到朱厚臉上地不爽,張信意識到自己的麻煩來了,情急之下聰明地智商迅速佔領高地,馬上斂容肅穆責問朱厚來,當然心裏還是有些忐忑不安的,害怕朱厚當場翻臉。

    「朕…」朱厚熟讀《禮》、《孝經》,自然知道自己的行為有所不妥,但是從來沒有人在自己面前向自己提及過,朱厚也自覺忽略過去,總不能說自己對皇太后抱有成見吧,若是旁人在問,朱厚早就生氣拂袖而去了,但看到滿臉正經之色的張信,朱厚一時之間卻不知如何回答,

    「皇上可知,百善孝為先,常存仁孝心,則天下凡不可為者,皆不忍為。所以孝居百行之先,大明若以孝治天下,則天下大治,政通人和。」張信朗朗而談道:「皇上身為一國之君。當為天下表率。」

    張信明顯帶有忽悠的成份,但是雖然明代人非常注重孝順的傳統,但是從來沒有人提倡過百善孝為先這個概念,朱厚雖然也一頭霧水,但也不妨礙他明白張信的意思,隱隱約約覺得似乎張信說的非常有道理。

    儒家先賢孔子曾經說過:孝,德之本也,崇尚儒家經典的讀書人當然把這句話奉為至理明言,雖然朱厚不想承認朝臣們地提議。認皇太后為生母,續弘治皇帝嗣,但身為當朝皇帝,供奉皇太后那是天經地義之事,朱厚也沒有理由推脫,想到這裏朱厚心裏也泛起了嘀咕,難道張信和楊廷和他們的意見是一致的。也贊成自己續嗣?

    「皇太后乃是後宮之主,皇上若是有什麼為難的事情,要是誠心向皇太后請求,太后慈心之下想必皇上應該可以得償所願地。」張信輕輕暗示起來,與之前的慷慨陳辭相比,這句話非常輕微,除了朱厚之外。旁邊的太監宮女根本沒有聽到。

    「你是說…她能同意嗎?」朱厚這才恍然明白過來,張信是希望自己從皇太后那入手,得到太后的支持然後再反駁群臣的提議。設想雖然很好,但是朱厚卻不知道這方法到底是否可行。

    「那就要看皇上的誠意了。」張信自己心裏也沒有底,但在這個時候只有微笑說道,絕對不能讓朱厚看出自己的底氣不足來,朱厚遲疑不決的看向張信,片刻之後覺得似乎可以試試看,心意一決即刻揮手說道:「來人,擺駕坤寧宮。」

    「百僚未起朕先起,百僚已睡朕未睡;不如江南富足翁。日高五尺猶擁被。」

    這首詩是明太祖朱元璋發自內心的感慨。當然不管他當時是出於什麼樣地心裏做出這首詩來,但可以從詩中看出皇帝其實也不好當的。


    「四鼓而興。未明視朝,晡時聽政,昏乃還宮。」

    這是皇帝生活的寫照,當然規定始終是規定,規定是由人來制定的,當然也由人而終結,太祖皇帝制定下來的制定,百多年來其實也沒有幾個皇帝做得到,而朱厚因為皇帝的寶座還沒有坐熱,所以才遵守祖宗的規定,天還沒有亮就起來準備御門聽政了。

    皇帝如此勤政,那底下地官員當然也要如此,雖然已經習慣正德皇帝在位時候的清閒,現在一下子要恢復早朝,有些官員暗地裏叫苦,卻不敢宣之於口,表面上個個歡欣鼓舞的贊成朱厚的英明之舉。

    其實朝會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,事情已經由內閣大學士們商議後,上奏摺給皇帝讓他批閱過,事情已經定案下來,朝會就是知會百官有這麼一回事,具體決策根本輪不到他們做主,朝會不過是個形式。

    時辰到,朱厚出現在大殿寶座之上,文武百官行大禮參拜,然後由執班太監唱道:「皇上臨朝,有事緊奏,無事退朝。」

    底下官員為了顯示自己還是有用處的,沒有玩忽職守,紛紛的上前向皇帝奏起事情來,無論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,也不用皇帝自己費心,應該歸哪個部門管地,那個部門的長官自然會站出來分皇上分憂,而其他閒着沒事做的官員也站出來說上幾句,以顯示自己地存在。

    花了半天功夫終於逐一把事情解決,按理說這個時候執班太監再詢問一次群臣是否還有事情上奏,如果沒有的話,那就可以宣佈退朝,百官可以回家吃飯,下午再來官署處理公務,但今天卻有些特殊,待群臣把事情奏完之後,太監卻沒有出聲。

    「諸位卿家,可還有要事上奏?」朱厚淡淡詢問起來,這話應該是執班太監的活,怎麼皇上親開御口啊,其中必要緣由,在官場混的無一不是心思靈活之輩,馬上就猜測出皇帝肯定有什麼事情要說,紛紛側耳聆聽起來。

    「啟稟皇上,今日之事已處理妥善,並無其他要事。」朝會有朝會的規定,雖然皇帝是問向眾人,但負責回答的卻是今天朝會的領班大臣內閣大學士蔣冕。

    「那就好。」朱厚滿意的點頭。然後微笑說道:「前日楊學士上奏,說前兵部尚書王瓊當罪論死,朕覺得稍為不妥,不如給王瓊一個自辯的機會。各位卿家認識如何?」

    傾耳聆聽地群臣頓時沉默起來,王瓊之事可是經由內閣大學士們討論商議之後做出地決定,知情者更是知道這個事情是內閣首輔楊廷和力成的,如果贊成皇帝地意見,那豈不是說與楊首輔作對,但反過來也是,如果不贊成,就是不給皇帝面子,那也…

    「皇上仁慈。臣覺得可以給王瓊一個機會。」事實證明在朝中王瓊還是有幾個好友知已地,聽到皇帝有意開恩,怎麼可能不捉住這個機會,紛紛上前進言起來,而朱厚也樂見這種情況,這說明楊廷和的勢力還沒有達到權傾朝野的地步。

    「楊學士,你認為如何?」朱厚微笑的向楊廷和詢問起來。

    「臣並無異議。」一直默不作聲的楊廷和心裏當然不情願。但是昨天才收到皇帝的禮遇之恩,現在也不好反對皇帝的意見,要知道還沒有上朝的時候,群臣可是對他大為羨慕的,畢竟自大明開國以來,也沒有幾位臣子讓皇帝專門派人為其上朝護行地。

    況且楊廷和也有計較,按照這個形勢來看。任王瓊再怎麼折騰,最後可能保住性命,但也沒有辦法再返朝與自己爭相了。何必為了他與皇帝鬧彆扭呢,首輔要有首輔的氣度,不能在群臣面前失去該有的氣量。

    「那此事就交由刑部處理吧。」朱厚很滿意現在這個情況,非常有成就感,群臣以為皇帝沒有別的事,準備聽到退朝的聲音,儘早回去之時,朱厚還有話要說。

    「還有關於張永、韋彬等人的處置。」朱厚臉上帶着笑意說道:「楊學士認為不誅此曹,則國法不正。公道不明。九廟之靈不安,萬姓之心不服。禍亂之機未息,太平之治未臻,朕…」

    朕字拉長音,明顯有停頓,這讓大殿內的百官地心懸了起來,先朝的時候他們已經受夠太監們的迫害,現在終於報復回來,難道皇帝想把他們從輕發落,這可不是開玩笑的,以太監那變態的心理,如果他們以後再得勢的話,在場的百官肯定沒有好果子吃,連幾個大學士臉上也浮現凝重之色,準備開口直言進諫。

    「朕覺得深以為然,除張永、谷大用有功於朝廷,可解職回家之外,其餘人等一律抄家斬首示眾,以警世人。」朱厚冷然說道,隨意之間就決定這些人地生死。

    「皇上英明,臣等附議。」心急的毛紀上前一步,準備直言相諫之時,忽然聽到皇帝所說的內容,連忙俯首說道,百官暗暗鬆氣之後,當然馬上阿諛奉承起來,反正說上幾句好話也不用費力,皇帝既然愛聽,那自己多說幾句又何妨。

    「還有就是,朕決定從即日起,聽從諸位卿家之意,招回鎮守各地地守備太監們,但不可操之過急,朕準備用一年時間完成這個目標。」朱厚侃侃說道,把張信的意思複述出來,讓負責此事的大臣拿出一個詳細處理些事的摺子。

    此話一出,群臣激昂,深明白宦官之禍的百官們當然毫不猶豫的支持皇帝的決定,同時爭相爭做這個事情的負責人來,朝臣們都知道,如果能負責此事,不僅在皇帝面前露臉,更是在天下人面前揚名,可謂名利雙收之舉啊。

    「臣願意負責此事。」聽完朱厚的講述之後,大學士蔣冕上前說道,能為朝廷百官解決心頭之患,他義不容辭,而其他還為此事爭論不休地群臣也沉默起來,誰敢和位高權重地內閣大學士爭名奪利啊。

    「蔣學士能為朕分憂,朕心慰之。」朱厚和顏悅色的說道:「除此之外,朕決定整治二十四衙門,效仿當年太祖之制,驅除內侍中冗濫之人,希望蔣學士一併為之。」

    聽到朱厚這話,太和殿內文武百官臉上浮現出不可置信地神色,紛紛懷疑自己是否聽錯朱厚說的話,仿太祖之制整治二十四監,這可是百官夢寐以求的事情啊,就算楊廷和主持朝政的數十天裏,都不敢動二十四監,現在聽皇帝的意思是要恢復當年太祖皇帝時候的情況,太監宦官不允許干預朝政,而且還要把多餘的太監趕走。

    「從即日起,民間自宮者,二十四監一律不許徵用,二十四衙門各司各職內侍皆有定員,如有多出者,按律遣曬其歸家。」看到殿內百官呆滯的模樣,朱厚感到非常滿意,要的就是這個效果。

    「皇上聖明,臣一定遵旨照辦。」百官有怎麼樣的反應蔣冕可管不着,但聽到自己還要負責這件事的時候,他感到非常的激動,這可是轟動天下的大事啊,如果處理的好,在青史上可能會留下自己光輝的一筆。

    太和殿內的百官都明白這點,看蔣冕的目光也變得複雜起來,有羨慕、嫉妒、不忿,都在後悔剛才為什麼不爭這個差事。

    「退朝。」

    在朱厚的示意下,執班太監傳唱起來,聲音卻有些發顫,群臣這才收起心來,恭送朱厚擺駕回宮,早朝至此才算正式結束,但百官卻沒有就此回去,反而三五成群的對剛才之事紛紛議論起來。

    最新全本: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



  
相關:  從藝術家開始  天下珍藏  宅師  仙寶    左道傾天  最強小農民  特拉福買家俱樂部  女神的貼身高手  
搜"明臣"
360搜"明臣"
語言選擇